MEIC团队发布全球多尺度动态排放数据库

2022-11-16 | MEIC团队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和演变,都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各类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有关。如何准确估算这些物质的排放量和时空分布,表征和预测排放的时空变化,探究人类活动对排放变化的影响机制,都是气候变化和大气科学领域关注的前沿问题,也是全人类现今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在一系列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下,构建了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体系,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ulti-resolution Emission Inventory for China,简称MEIC),开发了多套高分辨率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数据集并通过在线技术平台公开共享,被国内外科研和业务机构广泛使用。

在此基础上,MEIC团队进一步联合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团队(CEADs)、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多家研究机构和团队,研发多源大数据智能融合与建模技术,发展基于大数据的高时空分辨率排放动态表征新方法,建立面向全球气候与大气污染研究需求的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平台(Multi-resolution Emission Inventory model for Climate and air pollution research,简称仍为MEIC),构建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动态更新的全球多尺度大气成分动态排放数据库,以提升我国在全球大气成分排放核算领域的研究水平,为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研究提供基础排放数据。

团队首先构建针对多源异构大数据的智能融合算法,将从130多个公开或商业数据库收集整理获取的全球海量人类活动水平数据进行跨尺度融合,构建了覆盖55个部门、42种燃料、208个国家、800多个州省、超过十万个设施的活动水平数据标准立方体。其次,针对高耗能行业、机动车、海运、航空等重点行业的非集计活动水平数据,分别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高时空分辨率动态排放表征技术,实现对全球10万个高耗能设施、23亿辆机动车、80万条海运航程和14万条航空航线的活动水平及排放的非集计化表征,系统提升了排放时空表征精度。大数据模型覆盖电力、钢铁、水泥、道路机动车、航空、海运等行业,合计贡献全球能耗和碳排放的70%左右。在此基础上,基于海量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研发时空一体化动态尺度转换技术,实现全球-国家-州省-企业-网格尺度和年-月-日尺度的排放无缝连续核算。最后,建立业务化运行的在线技术平台,实现全球多尺度排放数据的在线动态计算、可视化分析、数据下载及动态更新。

图1 2021年全球各国人均CO2排放

目前,全球多尺度动态排放数据库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与水泥生产过程的55个部门、42种化石燃料,共计约1800类排放源。数据库覆盖全球208个国家和地区,时间覆盖范围从1970至2021年,并实现动态更新。数据库在空间尺度方面实现了全球-国家-州省-企业多尺度数据融合,能够提供多尺度时空无缝连续排放。此次发布的全球碳排放数据包括1970-2021年全球208个国家和地区的四个主要部门(电力与热力生产、工业与建筑业、交通、民用与商业)、四类主要燃料(煤、油、天然气、其它化石燃料)以及水泥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网站提供了用户自定义、交互式的数据地图展示、专题制图、数据下载等功能,提供便捷友好的在线动态计算、可视化分析和数据下载服务。

图2 1970-2021年全球分部门CO2排放

用户注册登录MEIC网站(http://meicmodel.org.cn)后即可下载上述数据,欢迎下载并提出宝贵意见。MEIC团队欢迎任何形式的交流合作,如有意见建议请与meic@tsinghua.edu.cn联系。